图林楷模,学者榜样
———记白永达先生
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bat365在线官方网登录教师 王龙 研究馆员
白永达先生,1920年生于河北白洋淀边的一个农商家庭。曾就读于金陵大学和西南联大。从上世纪40到60年代曾先后从事过翻译、中学教师、金融等工作。70年代中期,饱受“文革”运动的白永达先生被重新分配工作,来到刚筹建四年的包头师专。在此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生以一个老知识分子的特有品德和学识,为恢复初期的包头师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他的高尚品德和敬业精神将永远是后学的楷模。
穷搜博采,充实馆藏
白永达先生来到包头师专后,主动提出要到图书馆工作,这是因为先生早在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读书时,曾选修时任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图书馆专修科主任刘国钧教授的课,加之自己又热爱读书,所以对图书馆工作情有独钟。
当时的包头师专图书馆隶属于教务处,虽然已有近10万册的藏书,但多是“文革”时期的出版物,缺乏文史积淀。在对图书馆工作熟悉了一年之后,他接手了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当时的国内已进入“文革”后期,政治气氛已显宽松,文化复苏迹象出现。一度在“文革”中被隐藏起来的古籍、原版外文书、民国书等已开始陆续出现在各地古旧书店和书摊里。这些久违的古旧图书、民国经典,对白永达先生来说,可谓满眼珍宝。他以其良好的国学功底和外文基础,足迹遍及包头市区、呼市、北京、天津、南京、扬州、苏州、上海、杭州及绍兴等地购得10余万册古籍、民国版图书及英、日、德、法文原版书,填补了馆藏空白。使图书馆藏书的结构和质量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其中特别是《四库全书珍本》《四部备要》《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万有文库》《丛书集成初编》等大型丛书的搜购,奠定了图书馆古籍藏书的基础。也成为包头地区古籍、民国书和外文书馆藏最丰富的图书馆。使这个塞外学府的晚辈学者们能有幸一睹如此大量的线装古籍、民国书和1949年前外文原版书的面貌。
筚路蓝缕,创办图专
“文革”前,中国大陆只有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设有图书馆学专业。1978年以后,全国有几十所高校建立了图书馆学专业。内蒙古地区的一些高校鉴于图书馆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也在1978年开办了图书馆学专修班。包头师专在时任图书馆副馆长(实唯一馆长)白永达先生的呼吁和努力下,也开办了图书馆学专修班。第一届学生除了从1978年高考中录取8人外,又从社会在职人员中招收了20多人。学校教务处责成图书馆具体负责教学管理。
办学之初,既缺师资,也没有教材。白永达先生四处求援,合纵连横,采取校馆联合的方式,文化课如《世界史》《高等教学》《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等由本校各专业教师任教,专业课除了动员本馆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教学任务外,还从包头市图书馆、二0二厂技术图书馆、五二研究所、四川省图书馆聘请专业人员来专修班任教。此外,还请了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周文俊教授和吴慰慈讲师来校进行短期教学活动,这除了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加强了与校外的教学交流,丰富了教学内容外,也开启了图书馆学师生与北大图书馆学专业联系与合作之门。
在缺乏教材的情况下,白永达先生带领师生刻板翻印了《目录学》《西文书编目》《图书分类》《图书编目》等国内通用的教材,以解教学急需。先生除了负责组织管理教学外,还亲自为学生讲《西文工具书》课。此后,白永达先生又以各种形式主持举办了四届图书馆学专修班,在区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专修班的办学成绩不仅得到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国内图书馆学教育界的肯定,也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如白永达先生曾几次收到“美国图书馆协会”与“美国图书馆教育联合会”发来的会议邀请。
白永达先生因地制宜,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的办学理念和创业精神已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弟子和后人。今天的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图书馆学专业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也都没有离开白永达先生打下的基础和他所秉持的办学理念和精神。
身先士卒,立德树人
白永达先生在担任包头师专图书馆副馆长期间,从来不以学术权威而自恃,也从来不把自己作为领导而脱离工作第一线。而始终是以一个普通馆员的姿态干在前,走在前。
当时的图书馆位于教学楼的东副楼。东副楼东西约有50米。楼内没有专门的清洁工,楼道和室内卫生都由所在各部门人员负责。白永达先生的办公室在东副楼二楼的最东边。先生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到馆,用墩布把楼道擦得铮亮。后来,虽然我们年青人接替了擦楼道的工作,但一开始总是没有先生擦得那么亮。先生发现后告诉我们,如果要把楼道擦得既干净又亮,就必须用半干半湿的墩布擦,而要让墩布保持半干半湿的状态,就得在前一天把墩布用水投过后立于水池旁,待第二天用。这虽然是一种简单劳动,但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先生以身作则的师风和认真对待每项工作的优秀品格。
读书爱书是一个优秀图书馆人的基本品格。白永达先生不仅自己热爱读书,手不释卷,珍惜图书馆的每一张纸、每一本书,而且以各种方式带动大家勤于读书,热爱书籍,关注学术。为促进馆员们的读书学习以及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发挥图书馆的导读功能,促进与读者间的互动,先生亲自动手创办了一份《图书评论》油印刊物。从约稿、编辑,到校对、印刷,整个流程先生都亲自动手。在那个特殊年代的校园里,这份油印刊物对活跃学术气氛,传播知识信息产生了重要作用。刊物停刊后,先生又利用图书馆走廊的墙壁办起了壁报。先生仍然每一期都是亲自选稿、剪贴、排版、设计,使这个面积不大的知识传播阵地,始终有声有色,至今让人难忘。
白永达先生在图书馆工作的近十年时间里,不管是作为一名普通馆员,还是一名领导,他总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任何人宽厚能容。人们从来没有见他批评过某一个人,也没有在任何一个场合听他议论过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和教育了所有人,使那个时期的图书馆风清气正,业务建设蒸蒸日上。
白永达先生淡泊名利,胸怀博大。虽历经坎坷,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办公室墙上永远挂的是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克己奉公,努力工作,一心想的是如何办好图书馆事业,而直到退休还是一个副馆长,也才获得了一个副研究馆员的职称。尽管当时受“文革”遗风影响,有个别领导干部用种种方式对他进行排挤,甚至还有诋毁,但他从来没有因此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也并没有对这些人记恨记仇。
他自己生活俭朴,但对同志却慷慨大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工资普遍不高,图书馆的一位工农出生的老干部,子女多,收入少,白永达先生经常拿出自己工资的一部分资助这位老同志。至于对任何一位同志,不管他们家里遇到任何困难,他也总会拿出钱来给予帮助。
退休以后的十多年中,先生除忙于民盟包头市委员会的筹建工作外,仍然不遗余力,四处奔波,致力于社会力量办学。最近二十多年来,先生虽然年老体弱,又身处上海,但时刻关注着国家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笔者保存着先生几十封来信,这些信的内容无一不是在思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问题,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博学多识,笔耕不辍
白永达先生博学多识,阅历丰富。他大学时读的是农业经济,专业之外,兴趣广泛,尤爱好文史。除精通英文外,亦略懂德、法、日文。这样的知识结构,使他在图书馆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也因此而大显身手,特别是对藏书建设多有贡献。因此,他也经常对年轻馆员讲: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成为一个杂家。
白永达先生不仅读书广博,也勤于思考,虽为一介书生,但从不忘忧国忧民,乃至笔耕不辍,至老弥笃。年青时就曾有多篇散文发表。上世纪40年代曾用英文在英国人办的《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宣传民主的政论文章多篇,在政界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从事高校图书馆及教育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使他更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施展其写作才能,而且与他广博的学识相对应,他的写作和所关注的问题也更为广泛。从主办《图书评论》刊物、为走廊墙报亲自写稿,到总结和探讨图书馆学教育、社会力量办学、讨论中国俗文学和雅文学的关系,乃至近20多年来回忆他所经历的20世纪大半人生的系列文章,后来结集成《望九琐忆》,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出版,成为畅销书,引起一定反响,多人发表书评。还有讨论政治、经济改革的几十万字文稿,目前正在成书待发。这些著述不仅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更体现了他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尚品格。
白永达先生的道德操守、思想品格、业务建树、社会贡献以及值得后辈永远学习的方面,还远远不止上述这些。他的道德品格、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已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弟子和晚辈的思想行动中,也永远是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的一笔宝贵财富。
先生寓居上海已近20年,今年98岁,值此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60华诞之际,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晚年幸福!